1)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病人的排泄物應進行預消毒(對新冠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使用過的廁所、馬桶使用濃度為500mg/L的含氯消毒劑進行徹底消毒,并加強衛生間通風),后經化糞池排入醫院污水處理系統。 2)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污水在進入污水處理系統前必須預消毒,預消毒池的接觸時間不宜小于0.5小時。預消毒池的設置可利用現有調節池或初沉池進行,增加攪拌裝置;有條件的單位可新建預消毒池。常用的消毒劑有單過硫酸氫鉀復合粉、次氯酸鈉、過氧乙酸和二氧化氯等。3)后端采用生化處理系統的如采用含氯消毒劑進行預消毒則需進行脫氯,余氯含量小于0.5mg/L,或采用臭氧、單過硫酸氫鉀復合粉進行預消毒。1)醫院污水站宜選用自動機械格柵(小規??筛鶕嶋H情況采用手動格柵)。設計應遵循《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J 14-87(1997)等有關規定。 2)格柵井應密閉,設置通風罩,收集廢氣以進行集中處理。3)柵渣與污水處理產生污泥等一同收集消毒,再交由第三方有資質公司外運處理。就地預消毒可采用消毒粉劑摻拌、消毒液噴灑或投加石灰等方式。1)對于疫情定點收治醫療機構需新建污水處理設施的,其生化系統宜采用MBBR或接觸氧化工藝,減少工期和系統調試時間。其排放標準應執行《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466-2005)中傳染病、結核病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限值。2)對于已有污水處理生化系統的疫情定點收治醫療機構,應加強設施管理,確保生化處理設施效率。3)對于非定點收治醫院應加強設施管理,確保生化處理設施效率,生化處理后出水應達到《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466-2005)中相關標準要求。1)常用藥劑。醫院污水消毒常采用含氯消毒劑(如次氯酸鈉、二氧化氯、漂白粉、液氯等)消毒、強氧化消毒(如單過硫酸氫鉀復合粉、過氧乙酸等)、臭氧消毒等措施。2)藥劑配制。所有化學藥劑的配制均要求使用廠家要求的容器和工具。3)投藥技術。采用含氯消毒劑消毒應遵守《室外排水設計規范》要求。投放液氯用真空加氯機,并將投氯管出口浸沒在污水中,且應遵守《氯氣安全規程》要求;二氧化氯采用二氧化氯發生器;次氯酸鈉用發生器或液體藥劑;單過硫酸氫鉀消毒粉用專用消毒粉溶解投加裝置;臭氧用臭氧發生器。加藥設備至少為2套,1用1備。不具備條件時,也可以在污水入口處直接投加。各醫院污水處理可根據實際情況優化消毒劑的投加點,但需確保消毒劑投加量。采用含氯消毒劑消毒且醫院污水排至地表水體時,應采取脫氯措施確保余氯含量符合《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中不大于0.5mg/L的要求。采用強氧化消毒方式如單過硫酸氫鉀消毒粉消毒時,應充分溶解(經投加藥設備攪拌,或人工攪拌至無藥劑沉淀物),定量投加。采用臭氧消毒時,在工藝末端必須設置尾氣處理裝置,反應后排出的臭氧尾氣必須經過分解破壞,達到排放標準。a.采用液氯、二氧化氯、氯酸鈉、漂白粉或漂白精消毒時,參考有效氯投加量為50mg/L。消毒接觸池的接觸時間≥1.5小時,余氯量大于6.5mg/L(小于10mg/L,以游離氯計),糞大腸菌群數<100MPN/L。若因現有氯化消毒設施能力限制難以達到前述接觸時間要求,接觸時間為1.0小時的,余氯大于10mg/L(以游離氯計),參考有效氯投加量為80mg/L,糞大腸菌群數<100MPN/L;若接觸時間不足1.0小時的,投氯量與余氯還需適當加大。b.采用單過硫酸氫鉀消毒粉消毒時,參考消毒粉投加量為1.5kg:40L(可消,100-180噸污水),最終有效成分含量1.0mg/L,消毒接觸池的接觸時間≥2.0小時,若接觸時間不足2.0小時的,投藥量還需適當加大?;钚匝跤嗔靠刂圃?.5-1.5mg/L。c.采用臭氧消毒,污水懸浮物濃度應小于20mg/L,接觸時間大于0.5小時,投加量大于50mg/L,大腸菌群去除率不小于99.99%,糞大腸菌群數<100MPN/L。d.針對鹽酸等消毒原材料采購頻次較高、儲存管理條件相對嚴格的狀況,在疫情期間可采用較易采購和儲存的固體消毒劑(如單過硫酸氫鉀消毒粉等)溶于水后形成消毒液進行投加。1)處置要求。污泥在貯泥池中進行消毒,貯泥池有效容積應不小于處理系統24小時產泥量,且不宜小于1m3。貯泥池內需采取攪拌措施,以利于污泥加藥消毒。投加石灰、漂白粉或單過硫酸氫鉀復合粉作為消毒劑進行消毒。應盡量避免進行與人體接觸的污泥脫水處理,盡可能采用離心脫水裝置。醫院污泥應按危險廢物轉移處置要求,由具有危險廢物轉移處置資質的單位進行集中處置。污泥在疫情期間應盡量避免處理,如若必要,清掏前應按照《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466-2005)表4的規定要求進行監測。操作人員在操作污泥處理設施時,應穿著防護服、佩戴口罩和防護手套,防止接觸設備運行中噴濺的污水或污泥。2)消毒藥劑量。石灰投量每升污泥約為15g,使污泥pH達11-12,充分攪拌均勻后保持接觸30-60min,并存放7天以上。漂白粉投加量約為泥量的10-15%。有條件的地區可采用紫外線輻照消毒。單過硫酸氫鉀復合粉的投加量約為泥量的5-10%。3)污泥脫水。污泥脫水的目的是降低污泥含水率,脫水過程必須考慮密封和氣體處理。要加強污水處理站廢氣、污泥排放的控制和管理,防止病原體在不同介質中轉移。污泥脫水宜采用離心脫水機。離心分離前的污泥調質一般采用有機或無機藥劑進行化學調質。脫水后的污泥應密閉封裝、運輸。 4)污泥的最終處置。污泥根據國家生態環境部頒布的危險廢物分類,屬于危險廢物的范疇,必須按醫療廢物處理要求進行集中處置,做好醫療廢物的暫存、轉運和最終安全處置。在收集、壓濾、清運、儲存等過程中強化遮擋、防揚散措施,并對污泥車間、裝卸場所、運輸車輛等進行消毒沖洗。按照《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466-2005)規定的頻率對醫療機構或疫情定點醫療機構外排污水中余氯、余活性氧、出水糞大腸菌群等各項指標開展水質監測和評價,建議采用自行監測(人工采樣監測)結合委托第三方專業公司監測共同進行。疫情期間定點醫療機構需每日進行外排水質消毒效果監測。針對指標變化情況及時調整處理工藝,確保水質穩定達標排放。運營設備主要分為地上設備和地下(池內)設備,其中地下(池內)設備在疫情期間內如非必要,不建議經常性檢修。如必須維修,維修人員需穿著防護服、佩戴口罩和防護手套,防止接觸設備噴濺的污水或污泥,同時設備提出后必須經過1000mg/L有效氯含量消毒液噴灑1小時后方可進行下一步操作。地上設備每日進行一次75%酒精非接觸性噴灑消毒或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不可直接對用電設備進行酒精噴灑消毒以防出現爆燃情況,可在設備周邊進行少量噴灑。使用含酒精消毒劑需明確可使用設備,如有高溫設備等不可使用酒精類消毒液。對設備間地面、辦公桌椅、墻體等部位每日進行日常清潔和消毒操作,使用1000mg/L有效氯含量消毒液。所有消毒類工作需如實記錄,明確時間點、消毒劑濃度和成分、消毒次數等信息。